2011年12月7日 星期三

12/06 Week 13



Week 13 Micro-teaching 3


Junior High, Book 4, Unit 5 
 I Don't Want to Make the Prince Wait (佳音翰林)

今天是第三組做micro-teaching的日子,也是我們這組終於完成我們所有教案的所有細節的日子,真的是費盡千辛萬苦阿~~呵呵~~看到最終版的教案竟然有接近一百頁,真的是既震撼又感人阿!原來要完成一個單元的教案是有多麼的不容易~~真的要很感謝我們這組的每個組員都那麼認真地一起努力拼出這個結果^^

今日的micro-teaching第三組的每個人感覺台風真的越來越穩建了,對自己也都很有自信,而且台上的老師們除了可以把原本就準備好的教案稿完整呈現以外,對於突發的狀況或是底下學生意想不到的答案也都能臨危不亂呢!這點是我需要再多學習的地方~

其實國中課本每一課的單元架構都大同小異,主要都只是內容上的不同,所以原本我想說既然第三組已經看過前面兩組的demo,說不定他們就會直接擷取前兩組老師有提過不錯的教學方式來上課,但是沒想到他們呈現出來的又是別種不同的方式,不管是在教vocabulary, patterns or reading. 但是今天我是以把這五堂課當做就是連續的完整五節課的角度來看他們課程的安排,如果是以這個角度出發的話我就有個疑問:為什麼感覺這五堂課的課程和活動安排感覺起來有一點點零零散散的呢? 不知道是不是我的錯覺?!例如在第一堂老師上完theme words後接著
是讓學生聽dialogue,聽完dialogue後學生回答了一些問題,但是老師在這堂課接著並不是講解dialogue裡重要的句型或片語(對話裡的重點提醒被安排到第三堂課),也不是教dialogue裡的單字(dialogue裡的單字被安排到第二堂課的開頭)或是讓學生完成dialogue後面的checking part,接著就跳到後面開始教使役動詞的句型,這一個安排讓我覺得有點怪怪的,感覺活動前後不太連貫,而且會有這個dialogue好像教了很久都還是無法教完的感覺,還是這樣的安排有什麼特別的用意我並沒有意會過來呢??


還有今天的最後一堂課,台上的老師使用了scaffolding的方式教reading,我想在台上老師解釋整個scaffolding teaching的程序之前,台下大部分的人應該都跟我一樣對這種教學程序很陌生吧!甚至會覺得老師為什麼要一直重複讓學生一直讀同一篇文章呢?平常讀了兩遍應該就可以了吧,但是今天竟然前前後後讀了四遍,如果不解釋每個步驟的目的的話真的會讓人覺得意味不明呢!!但是在聽過講解之後我想大家都算是學了一課,reading除了可以依照prediction, skimming, scanning的順序教以外,其實還有其他也是可以訓練學生reading skills的方式呢!!這樣大家以後就不用怕說每次教reading的步驟都一成不變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